为什么我重视 @cysic_xyz ?因为它把“算力”变成可验证、可治理、可定价的“流动资产”。 这轮里,大家都在说 AI、ZK,但真正把“计算”本身做成市场的团队不多。Cysic 的路径是自下而上:芯片(ZK ASIC)→ 集群(GPU/CUDA)→ 网络(Cosmos CDK + EVM)→ 市场(任务撮合/多重验证)。结果就是:证明更快、终局更稳、价格能被发现。 三句话说清楚 Cysic: 1.把算力变成资产:不是出租一台显卡,而是把每一次“可验证的计算”铸造成可结算的产出与现金流。 2.把硬件写进协议:不再只依赖“软件调度”,而是让芯片/集群成为网络的固有能力。 3.让供给与需求对齐:ZK 证明、AI 推理、挖矿/HPC 等多类任务在同一市场里竞价与结算。 关于代币: $CYS 是燃料与生产资料的“计价器”(手续费、奖励、质押、抵押)。 $CGT 是“方向盘”(治理权),由质押 $CYS 获得,用来分配计算池与规则。 攻城狮认为:把**收益权(CYS)与治理权(CGT)**分离,是为了承压不同周期的波动——“油门”和“方向盘”拆开,网络的演化更稳。 为什么这条赛道可能是下一个“基本盘”: 需求侧:Rollup/zkVM、跨链桥、隐私应用、AI 推理,都被证明成本与吞吐卡住。 供给侧:单一云厂商或封闭的 Prover‑as‑a‑Service 难以形成透明价格与抗故障。 Cysic 用 PoC(Proof‑of‑Compute)把计算贡献带进共识与调度层,再让验证(密码学/冗余/一致性)前置。 攻城狮认为:当“延迟/吞吐/可靠性”能定价,算力的清算价格曲线就会像带宽/存储一样被发现,市场自然会把不同延迟等级分层(低延迟贵、高延迟便宜),这是健康市场的标志。 落地观察清单(不是口号,是可度量的 KMI): 任务市场的订单深度与成功结算率(真实需求是否持续)。 端到端指标:单证明成本、P95/P99 延迟、失败重试率。 治理侧: $CYS → $CGT 的质押规模与分布、计算池分配是否去中心化。 硬件侧:自研 ZK ASIC 与 GPU 集群的边际效率(功耗/吞吐),以及零售级算力设备的渗透率。 攻城狮认为:当“可验证算力”开始像“可验证流动性”一样被组合(DeFi × ComputeFi),真正的复利才开始。 最后的态度:这不是“又一个叙事”,而是在把计算从“黑盒服务”抽象成“公开、可验证、可治理的基础设施”。如果这条路走通,明年我们讨论的不只是“交易代币”,而是“交易延迟、交易吞吐、交易可信度”。 DYOR / NFA. #ComputeFi #ZK #AI
Risk and Disclaimer:The content shared by the author represents only their personal views and does not reflect the position of CoinWorldNet (币界网). CoinWorldNe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originality of the content. This article does not constitute an offer, solicitation, invitation, recommendation, or advice to buy or sell any investment products or make any investment decisions
No Comments
edit
comment
collection37
like24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