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WA赛道之争,Polygon Gigagas 路线图解读
Polygon 的 Gigagas 路线图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三阶段扩容计划,旨在将网络吞吐量从当前的 1,000 TPS 提升至 2026 年的 100,000 TPS,专注于全球支付和现实世界资产(RWA)的大规模应用。
我觉得 @0xPolygon 的Gigagas路线图不是简单的“TPS堆叠”,而是战略性地把自己定位成未来支付和RWA结算的基础设施。
100,000 TPS的目标听起来很夸张,但从三阶段的拆解来看,其实是循序渐进、风险可控的技术迭代——这给了市场很大的信心👇
第一阶段:Bhilai 硬分叉技术细节
已于2025年7月成功部署的 Bhilai 升级实现了以下关键改进:
🔹燃气限制提升:从3000万增至4500万(+50%提升)
🔹费用优化:BaseFeeChangeDenominator设为64,实现费用平滑,维持低于$0.001的交易成本
🔹客户端升级:Bor客户端升级至Go-Ethereum v1.15,支持以太坊Pectra EIPs,包括EIP-7702账户抽象功能
🔹性能提升:TPS从~650提升至1,000,无需额外验证者硬件要求
我认为这是一次“打地基”的升级:燃气上限+50%、费用曲线更平滑、兼容EIP-7702,这些看似枯燥的参数优化,实际上让Polygon的基础更稳,给未来大流量做好准备。
第二阶段:Heimdall v2 + VEBloP
计划2025年Q4完成,核心改进包括:
🔸共识架构重构:Tendermint迁移至CometBFT 0.38 + Cosmos-SDK 0.50
🔸终局性大幅提升:从60-90秒降至5秒,开发网已验证5,000+ TPS性能
🔸验证者选举区块生产者(VEBloP):实现单区块即时终局性,消除重组风险
🔸目标规格:≥5,000 TPS,1秒出块时间
这一阶段才是关键,我觉得Q4能否顺利上线直接决定2025年@0xPolygon 的叙事。单区块即时终局性和≥5,000 TPS的目标,让Polygon有机会成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零重组、稳定结算”的大公链。
如果成功,我认为会带来机构侧的大规模试水,尤其是高频支付、AI微支付等对终局性敏感的场景。
第三阶段:Gigagas 终极目标
2026年后实现的最终架构:
🔹聚合PoS + AggLayer集成:通过扩展验证者集和无状态区块验证实现100,000 TPS
🔹应用场景:专为国家级零售支付、AI微支付和高价值RWA结算设计
🔹跨链流动性:与AggLayer深度集成,实现无缝跨链资产转移
虽然听着有点悬,但是好歹也是宏伟目标。把结算成本降到接近零,才能承载数十亿级别的RWA流通和国家级支付系统,Polygon正在酝酿 RWA赛道的终极杀手锏。
结论
以上就是Polygon近期在实施的路线图,机构的态度很重要,可以多关注下BlackRock或Hamilton Lane对Polygon的态度。
当然,其他公链也一直在追TPS和终局性,Polygon要靠AggLayer和RWA生态形成差异化,不能只拼技术指标。第二阶段的落地和应用的真实增长真的至关重要。如果2025年底前Polygon能做到≥5,000 TPS且无重组稳定运行,市场可能会重新定价Polygon的战略地位。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