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位科技官员试图缓解公众对人工智能和就业保障不确定性的担忧。
中国正在加速人工智能竞赛,国家已投入数十亿美元用于机器人及其他技术领域。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不仅激发了政府的自豪感,也引发了公众的关注。
中国抵制人工智能
中国一位高级官员向公众保证,中国人形机器人的快速发展不会以牺牲人类就业为代价。
该官员表示,这些机器不会威胁到工作安全,而是为了提高生产力并协助完成危险或不良任务。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副主任梁亮周五在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发表了上述言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最重要的科技中心之一。
梁在X-Humanoid(又称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总部发表讲话,谈到未来人类和机器将合作而不是竞争。
“我们不认为机器人会让人失业,”梁说,“相反,它们会提高效率,或者承担人类不愿做的任务——比如探索浩瀚的宇宙,或者人类无法到达的深海。”
“当夜晚来临,人类需要休息时,机器可以继续工作,为我们提供更好、更便宜、更人性化的产品。因此,我们认为这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他补充道。
为了应对人们对人工智能可能取代人类效用或价值的担忧,中国官员一直在精心打造以合作为中心的公共叙事。上个月,北京举办了一场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展现了机器与人类合作的未来。
这场马拉松比赛由栏杆隔开的两条跑道组成,一侧跑道上是正常人类运动员奔跑,另一侧跑道上则有 20 支队伍操作各种尺寸和能力的人形机器人。
“你看,在马拉松比赛中,人类有自己的跑道,在那里挑战自己的身体极限;机器也有自己的跑道,在那里共同挑战自己的极限——但它们并没有试图取代人类的跑道,冲向终点线。”梁解释“未来也会如此。”
科技创新是北京的首要任务
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也展示了中国的科技创新。其中一款格外引人注目的人形机器人是“天宫超级”(Tiangong Ultra),这是一款由X-Humanoid公司研发的运动型人形机器人。“天宫超级”以12公里/小时(7.56英里/小时)的最高时速在众多机器人竞争对手中拔得头筹。
在机器人创新中心,记者们还参观了一系列其他原型。其中包括一些设计用于在不断变化的环境和人为干扰下执行重复性任务的机器人。这旨在测试这些类人机器人在清洁或送货等现实场景中取得成功所需的技能。
在一次演示中,一名员工反复移动或抓取机器人试图捡起的垃圾。作为回应,机器人会调整其运动,纠正其方法,并完成任务。这种被称为“自我纠正”的自适应行为,是开发用于日常功能性任务的人形机器人的一项重要能力。
梁指出,这类机器在对人类工人来说既不适宜又乏味的环境中可能非常有用。虽然自动化已经成为制造过程的一部分,但使用人形机器人这将简化流程,因为机器人将与人类一起工作,而不需要专门的基础设施。
KEY 差异线:加密货币项目用来获得媒体报道的秘密工具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