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AgiBot、Unitree 和 Casbot 等公司的带领下,人工智能机器人将成为中国制造业的变革者,因为它们被教导去处理日常和重复的任务。
路透社的一篇文章引用了上海的一个大型仓库,其中操作员操控一排排人形机器人折叠 T 恤、制作三明治和开门,这些重复性任务产生了数 TB 的训练数据。
国家支持的人工智能公司引领机器人技术发展
本土初创公司 AgiBot 每天运行这些机器人 17 个小时,不断改进其软件,以便未来的工厂能够看到机器人自行组装。
其他参与者,如宇树科技和卡斯博特,正在展示令人印象深刻的敏捷性,从半程马拉松到足球花式动作,为习近平主席的智能机器“工业革命”愿景注入动力。
为了确保中国的机器人具有经济可行性,当局动员起来巨额资金投入。过去一年,中央政府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创新投入了超过1万亿人民币(约合1380亿美元),同时国家设立了专项基金,支持硬件、软件和数据领域的初创企业。
地方政府为这项计划提供了更多优惠:武汉的零部件制造商可获得高达 500 万元人民币(约合 70 万美元)的补贴,深圳推出了 100 亿元人民币(约合 14 亿美元)的基金,而北京的机器人计划则为首款产品开发提供了高达 3000 万元人民币(约合 420 万美元)的补助。
与此同时,政府对人形机器人的采购额从一年前的 470 万日元(约合 65 万美元)飙升至 2024 年的 2.14 亿日元(约合 3000 万美元)。
中国在零部件制造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约占全球零部件产量的90%,这使其在降低成本方面具有优势。美国银行证券预测,到2030年,人形机器人的平均材料成本将从目前的约3.5万美元降至1.7万美元。
美银证券大中华区汽车及工业研究主管李明勋表示:“中国拥有完善的供应链,在大幅降低人形机器人生产成本方面具有优势。”
一些国内公司预计成本减半的速度会更快,从而削弱竞争对手特斯拉该公司的Optimus机器人零部件在海外采购时价格高达5万至6万美元。中国供应商的快速响应能力——如果你早上需要一个零件,下午就能送到——推动了这种效率。
人形机器人的兴起是否对中国工人构成威胁?
与基于文本的生成模型不同,人形机器人需要专门的“具身人工智能”训练,用于完成诸如堆放箱子、倒液体、检查零件等体力任务。市政当局意识到了这一瓶颈,提供了免租金的设施;上海的数据中心拥有100台机器人和200名人工操作员,而北京和深圳也正在兴起类似的枢纽。
其结果是高质量、以任务为中心的数据集,为 AI 框架提供支持DeepSeek、阿里巴巴的Qwen以及字节跳动的豆包,使得MagicLab等初创公司能够在真实的生产线上部署原型,进行装配、物料处理和质量检查。
然而,中国制造业拥有1.23亿从业人员,面临大规模失业的前景,预计受影响人数将达到70%。政策制定者正在考虑采取人工智能失业保险等措施,为企业提供6至12个月的支持。
市场分析师认为,人形机器人将首先解决工厂和养老院中单调或危险的工作,由于人口老龄化,这些领域的需求正在激增。政府的指导方针目前鼓励在老年服务领域使用机器人,蚂蚁集团新成立的专注于护理助理的子公司蚂蚁凌波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中国的综合方法融合了硬件掌握、国家融资、数据基础设施和云平台,使其处于机器人驱动的工业变革的先锋地位。随着成本下降和人工智能模型的成熟,类人工人可能会在装配线、养老院及其他领域迅速普及。
虽然短期劳动力中断隐隐可见,但长期增长机遇却在召唤,这与以往的技术革命如出一辙。最终,中国对计算能力和具体人工智能的双重重视,或将重新定义全球制造业秩序,开辟一条通往自组装、自学习的机器人生态系统的道路。
Cryptopolitan Academy:即将推出 - 2025 年利用 DeFi 赚取被动收入的新方式。了解更多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