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到最好的一个案例,
天津以前有个小点心铺,和任何城市的小点心铺一样,叫“祥禾饽饽铺”,非常小,味道也很平庸,
他们家的孩子读了个水本水硕,回国开始接手家里的产业,第一件事就是用抖音打造流量,
结果开始模仿北京那些宫廷糕点(去过仿膳或者京华楼这种就知道),自己研制模仿了一大批,
然后抛弃天津糕点,直接给自己伪装成了北京宫廷非遗糕点,卖150一桶,各种蹭热度拉联名,给抖音主播极高的抽成(大约30%左右),
结果就是,把家里的点心铺不仅拯救回来了,而且鸟枪换炮,一通包装出“非遗”、“北京”、“宫廷糕点”、“故宫联名”等名号,成了天津网红热门糕点,
然后就是各种进驻购物中心和商场,开门脸,各种应季运营,最终销量居然微微打败了本土名牌、真正扎扎实实100年的老字号芦庄子桂顺斋。
这种是真正的家族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