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仍在对话,并将继续保持这种状态。周四,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与美国副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兰道举行了电话会议,讨论“关键问题”。两国政府在第二天发表的几乎完全相同的声明中均表示了这一消息。
他们没有透露具体讨论了哪些议题,但时机的选择说明了不少问题。此次会谈是在双方高层官员于日内瓦举行会晤并暂时取消大部分商品关税几周后举行的。目前,双方正在努力达成一项更广泛的协议。
据彭博社报道,一些分析人士认为,马云和兰道的交流表明,美国终于在中方找到了一位可靠的人选。欧亚集团中国区总监王丹表示,这表明日内瓦的沟通渠道“正在发挥作用”。
虽然周四的通话并未达成任何新协议,但事实上达成了协议,这本身就意义重大。尤其是在当前即使是微小的外交进展也罕见的环境下。
北京加快推进新一轮大使会谈,并施压芬太尼
本周早些时候,马英九与新任美国驻华大使戴维·珀杜(David Perdue)进行了会谈。会谈中,中国表示仍在寻求推动谈判。珀杜在会后发文称,他认同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对中美关系的目标。“我期待与外交部及相关部门合作,为美国人民取得切实成果,”他说道。
其中一些“具体成果”应该是什么,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特朗普一直极力敦促中国采取更多措施阻止芬太尼前体出口。美国官员认为,这些成分加剧了美国国内的阿片类药物危机。中国学者表示,这很可能是谈判的下一步内容。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新波说此次通话可能意味着两国政府正在外交上“重新联系”,并为芬太尼回合谈判做好准备。
珀杜的到来正值紧张的贸易僵局。两国经济体都像鹰派人物一样密切关注着各自的供应链。据行业观察人士称,即使关税暂停生效,中国制造商仍在缓慢撤离美国市场。
同时, 美国公司正在加紧将生产转移到中国以外的计划,以规避更多生产中断。日内瓦会谈是难得的平静时刻。
中美两国就在那里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同意取消大量关税。双方上次签署类似协议是在2023年11月,当时协议内容仅与气候问题有关。
随着芯片警告和技术控制威胁的回归,紧张局势再次加剧
就在马云和兰道会谈的同一个周四,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进行了会谈。何立峰告诉戴蒙,中美贸易谈判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他还表示,北京希望进一步向美国企业开放市场。但双方均未透露任何细节,也未证实这一“进展”的具体含义。
戴蒙则显然告诉中国官员,美国政府不想与中国脱钩中国。这是与央视相关的社交媒体账号“玉渊潭天”的说法。但这是否是美国的实际立场尚不清楚。因为就在几天前,美国政府要求国内企业停止使用中国制造的人工智能芯片,尤其是华为技术公司生产的芯片。
此举引起了北京方面的关注。中国商务部称此举是“单边霸凌”,并表示将予以回应以维护国家利益。野村证券分析师对此并不感到震惊。他们在周五的一份报告中表示,“战略脱钩仍然不可避免”。他们预计特朗普政府将取消更多针对特定行业的关税,并阻止技术进入。中国可能会反过来限制稀土出口——稀土是从电动汽车到武器系统等所有产品中必不可少的材料。
因此,尽管外交官们仍在接电话,但两国政府也在暗中互相攻击。贸易谈判仍在进行中,通话仍在进行。但科技之争尚未冷却,而且没有人假装它已经冷却。
KEY 差异线:加密货币项目用来获得媒体报道的秘密工具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