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phones
​​OpenAI收购乔布斯搭档的AI硬件公司,首款设备明年推出
货币探险家
货币探险家
authIcon
资深研究
05-23 02:04
Follow
Focus
这是OpenAI史上最大规模收购。双方共同开发的1亿台AI“伴侣”设备预计2026年推出。
Helpful
Not Helpful
Play

据外媒报道,OpenAI将以近65亿美元收购苹果前设计总监乔纳森·伊夫(Jony Ive)创立的AI设备初创公司io,旨在拓展硬件领域。

这笔收购是OpenAI历史上最大的一笔交易,将为公司组建一个专门开发AI设备的部门,并将为OpenAI带来约55名硬件工程师、软件开发者和制造专家,助力其打造新型AI设备。伊夫和OpenAI CEO萨姆·奥尔特曼计划于2026年推出首款产品,或为人工智能“伴侣”设备。

“我越来越觉得,过去30年我所学到的一切,都是为了走到今天这一刻,”艾夫在与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的联合采访中说,“这是一种合作关系和工作方式,我相信会带来一款又一款的产品。”

对这位出生于英国的设计师而言,此举标志着他高调重返自己曾开创的消费科技领域。他曾与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密切合作多年,打造了现代智能手机的形态与体验,同时也是iPod、MacBook、iPad和Apple Watch的设计主力。他于2019年离开苹果。

当年艾夫离职时,苹果CEO蒂姆·库克(Tim Cook)表示双方会继续保持合作,但离职后双方未曾共同推出过产品。如今,艾夫展开了与奥尔特曼的新合作,他称奥尔特曼是一个“难得的愿景家”。

乔布斯曾称艾夫是他的“灵魂搭档(spiritual partner)”,如今艾夫转而为竞争对手设计产品,这对已经在AI领域掉队的苹果来说,无疑是一种不祥的信号。在采访中,奥尔特曼表示乔布斯会为艾夫的最新决定“感到无比骄傲”。

“OpenAI将打造出消费级硬件前所未有的品质,”奥尔特曼说,“人工智能带来的能力提升如此巨大,我们需要一种全新的计算形态,以最大程度释放它的潜力。”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奥尔特曼已经向员工预览了他正与伊夫合作开发的设备。据透露,他们计划推出1亿台人工智能“伴侣”设备,希望这些设备能融入日常生活。据悉,该产品将能够完全感知用户的环境和生活,不会干扰用户,可以放在口袋或书桌上,成为继MacBook Pro和iPhone之后,人们放在桌上的第三核心设备。

奥尔特曼表示,这将是一个“设备家族”,并提到他欣赏苹果长期以来整合硬件和软件产品的方式。他预测OpenAI将“以比任何公司推出1亿台新设备都更快的速度”交付大量高质量设备,并表示目标是在明年年底前推出首款设备。

根据交易条款,OpenAI将以50亿美元的股权收购io,余下的近15亿美元来自双方去年第四季度达成的合作协议,当时OpenAI已收购io 23%的股份。

这笔交易预计将在今年夏季完成,需等待监管批准。收购io将为OpenAI带来约55名硬件工程师、软件开发者与制造专家,这支团队将负责打造艾夫与奥尔特曼设想中的“设备家族”。两人表示,他们早在两年前就开始探讨相关构想。

io团队的目标是为通用人工智能时代开发、设计与制造新型设备——即技术具备类人认知能力的未来阶段。如今,他们将在OpenAI继续这一使命,挑战他们曾亲手打造的传统设备形态。

这也使苹果面临更大挑战,该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已经落后硅谷同行。苹果去年推出的AI平台功能有限,部分依赖OpenAI的ChatGPT以弥补短板。

Meta是目前最知名的AI设备制造商,旗下Ray-Ban智能眼镜整合了摄像头与麦克风,能感知周围环境。

但也不乏失败案例,例如Humane的AI胸针与Rabbit的r1个人助理设备。“那些产品非常糟糕,”现年58岁的艾夫说,“它们缺乏在产品中体现出来的新思维方式。”

“等待是值得的,”奥尔特曼说,“这是一件疯狂而雄心勃勃的事。”

Open the app to read the full article
DisclaimerAll content on this website, hyperlinks, related applications, forums, blog media accounts, and other platforms published by users are sourced from third-party platforms and platform users. BiJieWang makes no warranties of any kind regarding the website and its content. All blockchain-related data and other content on the website are for user learning and research purposes only, and do not constitute investment, legal, or any other professional advice. Any content published by BiJieWang users or other third-party platforms is the sole responsibility of the individual, and has nothing to do with BiJieWang. BiJieWang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losses arising from the use of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You should use the related data and content with caution and bear all risks associated with it. We strongly recommend that you independently research, review, analyze, and verify the content.
Comments(0)

No comments yet

edit
comment
collection
lik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