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phones
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跌至 50.8,为历史第二低
币圈狂人
币圈狂人
authIcon
趋势观察者
05-16 23:30
Follow
Focus
美国人的信心正在迅速丧失。根据大学的最新数据,消费者信心指数从4月份的52.2降至5月初的50.8。
Helpful
Not Helpful
Play

美国人的信心正在迅速丧失。根据密歇根大学的最新数据,消费者信心指数从4月份的52.2骤降至5月初的50.8。

这使得这一数据成为有史以来第二低,仅次于2022年6月的暴跌。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在指责一件事:关税。他们认为关税是物价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而且他们并没有错。

近75%的受访者在调查中主动提及关税,较上个月的60%大幅上升。该大学的调查主任Joanne Hsu显然,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主导着美国人对经济的看法。

这股恐慌浪潮在5月初中美暂停大部分关税之前就已蔓延。90天的暂停是在大多数回复收集完毕之后才生效的,这意味着它对最终的惨淡结果并无帮助。人们早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消费者现在预期通胀会恶化,而不是好转

通胀预期再次上升,而且速度很快。调查显示,美国人预计未来一年物价将上涨7.3%,高于4月份的6.5%。这是几个月来最高的一年期通胀预期。长期通胀预期也从4.4%攀升至4.6%。这些预期对美联储来说是个坏消息,因为它在决定利率时会密切关注这些预期。

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表示,除非央行确信通胀预期不会失控,否则不会再次降息。目前,通胀预期显然已经失控。这给鲍威尔和美联储带来了压力,迫使他们维持利率不变的时间比华尔街预期的要长。

下一次消费者信心指数更新将于5月30日公布,届时所有人都将关注关税暂停是否会带来实际影响。但即使略有回升,人们仍在应对严峻的通胀、债务和贷款催收压力。

教育部打击借款人后,贷款回收恢复

另一个打击来自教育部,该部本月刚刚在唐纳德·特朗普总统的领导下重启了学生贷款的征收。大约五年来,拖欠贷款的美国人首次收到信件、被扣工资,并面临法律诉讼。对于那些已经饱受高物价困扰的人们来说,这无疑是最糟糕的时刻。

摩根大通高级美国经济学家、前克利夫兰联邦储备银行职员穆拉特·塔西这些税收可能每月导致31亿至85亿美元的可支配收入流失。这对已经苦苦挣扎的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他说,如果以整个季度来计算,经济可支配个人收入可能会比去年下降0.7%到1.8%。这并非理论上的——而是实实在在的钱从人们的钱包里流走的。

LPL Financial首席经济学家杰弗里·罗奇表示:“这些压力点正在不断增加。或许总体而言,足以抵消部分支出数据的影响。” 罗奇的评论反映了当下的现实:美国人正在削减开支。

美国银行分析师米希尔·巴蒂亚(Mihir Bhatia)警告称,次贷借款人受到的打击最为严重。他在给客户的报告中指出,这波还款潮“将对更广泛的消费者财务状况产生连锁反应,尤其对次贷消费者群体而言。”这些人正是那些积蓄很少、没有后盾、也没有出路的人。

学生贷款也并非无关紧要的问题。尽管学生贷款仅占消费者总债务的9%,但如果扣除抵押贷款,这一比例将飙升至30%。根据美国银行的数据,美国人背负着1.6万亿美元的学生贷款债务,在过去十年中增加了5000亿美元。

纽约联储也指出,拖欠率激增。截至第一季度,近四分之一的被要求还款的借款人已经拖欠还款。在政府重新开始追踪这些数据后,短短三个月内,拖欠还款的借款人比例就从0.5%跃升至8%。这表明借款人面临着巨大的财务压力。

Cryptopolitan 学院:厌倦了市场波动?了解 DeFi 如何助你建立稳定的被动收入。立即注册

Open the app to read the full article
DisclaimerAll content on this website, hyperlinks, related applications, forums, blog media accounts, and other platforms published by users are sourced from third-party platforms and platform users. BiJieWang makes no warranties of any kind regarding the website and its content. All blockchain-related data and other content on the website are for user learning and research purposes only, and do not constitute investment, legal, or any other professional advice. Any content published by BiJieWang users or other third-party platforms is the sole responsibility of the individual, and has nothing to do with BiJieWang. BiJieWang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losses arising from the use of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You should use the related data and content with caution and bear all risks associated with it. We strongly recommend that you independently research, review, analyze, and verify the content.
Comments(0)

No comments yet

edit
comment
collection
lik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