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phones
鲍威尔“认错”:旧框架不再适用,长期低利率时代已结束
货币探险家
货币探险家
authIcon
资深研究
Follow
Focus
“美联储传声筒”指出,即将到来的美联储利率制定框架改革不太可能影响当前决策,但“更长时间低利率”的时代可能已经结束……
Helpful
Not Helpful
Play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周四表示,美联储正在调整其整体政策制定框架,以应对2020年新冠疫情后通胀和利率前景的重大变化。

鲍威尔说,“自2020年以来经济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我们的审查将反映我们对这些变化的评估。”

“美联储传声筒”、华尔街日报记者Nick Timiraos指出,美联储五年前就采用了现行的框架,并在今年开始审查该框架,这一审查不太可能影响美联储目前设定利率的方式

鲍威尔此前表示,美联储可能到8月或9月完成这一过程并公布结果。会上,官员们将听取领先政策理论家关于他们可能应对框架和沟通工具做出的改变的意见。

鲍威尔暗示,2020年新冠疫情后出现的更高的经通胀调整后的利率(即“实际利率”)可能使美联储现行框架的某些要素变得不再适用。

他表示:“这反映出未来通胀可能比2010年代危机间期更具波动性的可能性,我们可能正在进入一个供给冲击更频繁、潜在更持久的时期——这对经济和美联储来说是一个困难的挑战。”

美联储每六到八周开会投票决定利率变化并发布政策声明。框架审查侧重于一份单独的文件,该文件概述了美联储设定利率的方法,通常每年1月重新发布。

Timiraos指出,美联储于2012年正式确定了2%的通胀目标,但2007年至2009年衰退后出现的极低的全球利率环境使官员们开始担忧:由于利率更频繁地接近零,美联储可能缺乏在经济下行后刺激增长的能力。

结果,美联储面临更广泛的情景,在这些情景下,通过加息来减缓经济比通过降息来刺激经济更容易。六年前,美联储开始了持续一年的努力,即首次“框架审查”,以考虑能够解释这种不对称性的变化。

鲍威尔带领同事们于2020年采用了新框架,做出了一项看似微小但重要的改变。当时即使在历史低利率下,通胀也一直低于美联储2%的目标。于是官员们同意了一项“补偿”策略他们将利率维持在比广泛使用的模型可能建议的更低的水平,允许通胀适度高于2%的目标。官员们同意每五年重新审视一次框架。

鲍威尔周四表示,在他们上周的会议上,官员们认为他们应该修订这种所谓的平均通胀目标制

2021年新冠疫情后的经济重启使得美联储2020年定下的框架“崩塌”。2021年11月,美国通胀达到6%,这种由强劲需求和混乱供应链导致的通胀“超调”是官员们一年前采用该框架时并未考虑到的。

鲍威尔周四表示:“有意适度超调的想法与我们的政策讨论无关,一直到今天都是如此。”

Timiraos认为,当前的审查代表着美联储试图处理2020年方法的不足——具体来说,它对广泛的经济结果缺乏弹性,无论当时这些结果看起来多么不可能。

但审查可能会保留美联储框架背后的核心思想,包括2%的通胀目标,以及确保公众相信美联储将保持低而稳定通胀的关键作用。官员们认为这些通胀预期是自我实现的,并在促使过去两年通胀下降而失业率没有大幅上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鲍威尔表示,“如果公众不相信通胀率会回落到疫情爆发前的水平,就不可能在失业率不飙升的情况下实现通胀率近期的下降。 ”

Open the app to read the full article
DisclaimerAll content on this website, hyperlinks, related applications, forums, blog media accounts, and other platforms published by users are sourced from third-party platforms and platform users. BiJieWang makes no warranties of any kind regarding the website and its content. All blockchain-related data and other content on the website are for user learning and research purposes only, and do not constitute investment, legal, or any other professional advice. Any content published by BiJieWang users or other third-party platforms is the sole responsibility of the individual, and has nothing to do with BiJieWang. BiJieWang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losses arising from the use of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You should use the related data and content with caution and bear all risks associated with it. We strongly recommend that you independently research, review, analyze, and verify the content.
Comments(0)

No comments yet

edit
comment
collection
lik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