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phones
美国家庭债务在第一季度激增 1670 亿美元后创下 18.2 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币圈狂人
币圈狂人
authIcon
趋势观察者
Follow
Focus
根据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数据,2025 年第一季度,美国家庭债务激增 1670 亿美元,总额达到创纪录的 18.2 万亿美元
Helpful
Not Helpful
Play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最新报告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家庭债务激增1670亿美元,总额达到创纪录的18.2万亿美元。

与十年前相比,美国家庭债务总额增长了7万亿美元,这让原本就捉襟见肘的家庭雪上加霜。本季度债务的大幅增长主要来自抵押贷款债务,其飙升了1990亿美元,达到惊人的12.8万亿美元。

总债务余额及其构成 | 来源: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消费者信贷小组/Equifax – 发布者:@KobeissiLetter

与此同时,学生贷款余额增加增加了160亿美元,达到1.6万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但并非所有债务都上涨了。汽车贷款债务减少了130亿美元,目前为1.6万亿美元,信用卡余额减少了290亿美元,降至1.2万亿美元。尽管如此,总债务负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重,而且显然越来越多的人陷入长期债务,难以摆脱困境。

由于经济适用房难以负担,抵押贷款压力上升

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危机始于疫情初期。抵押贷款利率跌至历史低点,促使买家竞相购房。这种争夺战从未停止。由于需求旺盛,供应不足,房价迅速上涨。

根据标准普尔 CoreLogic 凯斯-席勒指数,截至今年 3 月,全国房价比 2019 年 3 月上涨了 39%。

即使现在,房价仍在上涨。尽管越来越多的房屋最终涌入市场,但供应增长却集中在不合适的地方,主要集中在高价位。与此同时,大多数人真正需要的中低档房屋仍然难以找到。这导致这些价位的房屋销售滞后,而高价房源却持续供应。

美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 (NAR) 和 Realtor.com 发布的一份详细报告试图弄清楚哪些人实际上能负担得起哪些房源。他们关注的是使用标准 30 年期固定抵押贷款的购房者,并计算出如果用于支付抵押贷款、税金和保险的金额不超过收入的 30%,哪些房源是可以负担得起的。结果令人沮丧。

收入在 75,000 美元至 100,000 美元之间的家庭拥有的可用且可负担的住房数量增幅最大——尽管这仅意味着从 2024 年 3 月的 20.8% 增加到 2025 年 3 月的 21.2%。2019 年 3 月,同一收入阶层可以负担得起 48.8% 的房源。

报告称,真正平衡的市场意味着这一群体应该能够负担48%的可用住房。要达到这一水平,现在就需要增加41.6万套售价在25.5万美元或以下的房屋。

不平等加剧,低收入买家被抛在后面

收入越低,情况就越糟糕。3 月份,年收入 5 万美元的家庭只能负担 8.7% 的待售房屋。这一比例低于去年同期的 9.4%,也远低于 2019 年 3 月的 27.8%。收入 25 万美元或以上的购房者呢?他们至少可以负担 80% 的市场。

丹妮尔表示,房屋供应量的改善主要发生在中西部和南部地区,阿克伦、圣路易斯和匹兹堡等城市目前拥有足够的库存来满足需求。罗利、得梅因和大急流城等其他地区的情况有所改善,但尚未完全达到预期。

但在美国前100个大都市市场中,仍有40%的市场陷入困境。西雅图和华盛顿特区等地的平价房源数量有所增长,但这些地方的购房者仍然需要年收入超过15万美元才能负担得起一半的房源。

奥斯汀、旧金山和丹佛等曾经过热的市场如今的负担能力正在改善。报告指出,只要合理地结合建设、需求变化和地方政策,就有可能取得进展。

报告称:“这告诉我们,通过新建筑、市场变化和当地政策努力的正确组合,即使是一些最具挑战性的市场也能开始趋于平衡。”

Cryptopolitan Academy:即将推出 - 2025 年利用 DeFi 赚取被动收入的新方式。了解更多

Open the app to read the full article
DisclaimerAll content on this website, hyperlinks, related applications, forums, blog media accounts, and other platforms published by users are sourced from third-party platforms and platform users. BiJieWang makes no warranties of any kind regarding the website and its content. All blockchain-related data and other content on the website are for user learning and research purposes only, and do not constitute investment, legal, or any other professional advice. Any content published by BiJieWang users or other third-party platforms is the sole responsibility of the individual, and has nothing to do with BiJieWang. BiJieWang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losses arising from the use of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You should use the related data and content with caution and bear all risks associated with it. We strongly recommend that you independently research, review, analyze, and verify the content.
Comments(0)

No comments yet

edit
comment
collection
lik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