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phones
Ripple 报价 50 亿美元收购 Circle 内幕:一场出人意料的权力游戏
天才小路的日志
天才小路的日志
authIcon
区块链观察者
Follow

来源: 福布斯

编译: Moni

编者按:稳定币市场出了一条重磅新闻——Ripple 对正在推进 IPO 上市的竞争对手、稳定币提供商 Circle Internet Group 提出 40-50 亿美元的收购报价!是的,你没听错,就是刚刚让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放弃上诉并承认 XRP 不是证券的 Ripple,但这一报价被认为过低而被拒绝。据称 Ripple 仍对 Circle 非常感兴趣,只是尚未决定是否再次提出报价。

对于 Rippl 这家业内知名的加密公司而言,为何会在这个时间点做出尝试收购 Circle 的商业考量?Circle 最终会说“Yes”还是“No”?针对这些疑问,《福布斯》发文深挖分析了一些“内幕”,原文整理编译如下,enjoy~

为什么 Ripple 要收购一家稳定币公司? 

稳定币,既需要规模,也需要速度。 

Ripple 传出收购稳定币公司 Circle 的消息,乍听上去不像是一笔典型的收购交易,但对于熟悉 Ripple 企业战略布局的业内人士而言,收购 Circle 其实 “即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四月初,Ripple 以 12.5 亿美元收购经纪公司 Hidden Road 并宣布将利用 RLUSD 稳定币作为其主要经纪产品的抵押品,使其交易后活动转移到 XRP Ledger 区块链。Ripple 认为这笔收购交易有潜力优化其跨境支付服务 Ripple Payments 的成本和流动性,并为 Hidden Road 的客户提供托管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Hidden Road 已成功获取券商牌照,这意味着该收购交易让 Ripple 获得了以机构身份接触传统金融轨道的合法权利,XRP 和 RLUSD 可能演变成机构交易执行、回购融资甚至主权债务互换下的流动性桥梁资产,为代币化国债、央行数字货币和 RWA 打开大门。 

显然,Ripple 的“野心”已经超越加密轨道,其权力触角开始更深入地嵌入传统金融基础设施,而与法定货币锚定的稳定币无疑是打通加密和传统金融世界的最佳桥梁。 

事实上,早在 2024 年中旬 Ripple 首席执行官 Brad Garlinghouse 就确定了稳定币战略,并在 XRP Ledger 社区峰会上宣布将推出稳定币 RLUSD。在获得纽约金融服务部(NYDFS)批准后,RLUSD 于去年年底正式上线,目前市值约为 3.169 亿美元,算是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然而,对于当前市值规模接近 2450 亿美元的稳定币市场来说,RLUSD 的表现不温不火,如果采取“稳健”策略似乎难以跟上迅猛发展的竞争对手,不要说市值逼近 1490 亿美元的 USDT、市值约 615 亿美元的 USDC,甚至与刚推出不久就突破 20 亿美元市值的 USD 1 相比,RLUSD 的优势也极不明显。 

所以,Rippl 收购 Circle,不仅仅是关乎扩张,更是一种能让其实现弯道超车的加速策略,使 Ripple 可以迅速在全球稳定币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 

Circle 会说“Yes”吗? 

从 Circle 的角度来看,被收购并不是一件坏事。 

首先,巨额资金有足够的吸引力。Ripple 提出 50 亿美元的收购报价非常吸引人,这种规模的注入可能会大大加速 Circle 的全球扩张,额外资金也可以推动更深入的研发,扩大 Circle 的合作伙伴关系,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和接入仍在形成的市场中。 

其次,Ripple 与 Circle 协同作用或将发挥出“Win-Win”潜力。Ripple 带来了驾驭复杂全球法规的丰富经验,以及久经考验的区块链网络,而 Circle 已经拥有丰富的稳定币运营经验,将两者结合可能会激发创建全新的金融产品,比如:代币化支付系统、跨境结算创新和混合 DeFi/TradFi 解决方案等。 

我们也不能忘记地理优势,Ripple 拥有完善的国际足迹。其网络远远超出美国边界,在亚洲、拉丁美洲和欧洲拥有牢固的关系。Ripple 公司 90% 的业务在美国境外进行,这种影响力可能会推动 USDC 进入稳定币采用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增长迅速的市场。 

Circle 会说“No”吗? 

虽然 Ripple 可能会重提收购报价,但现阶段 Circle 还是以报价过低为理由暂时拒绝了其收购要约,从最新进展来看,Circle 做出这一决定可能涉及三个原因:估值、愿景和监管。 

就估值而言,目前 USDC 市值已接近 620 亿美元,加上 Circle 公司的 IPO 计划如火如荼,Ripple 在这个时间点提出收购要约似乎更像是一种“投机”,Circle 不是一家寻求退出的公司,而是朝着更广阔的稳定币市场未来迈进, 50 亿美元的收购可能不仅低估了 Circle 的财务状况,还低估了 USDC 在不断发展的数字美元格局中的战略重要性。 

其次,Circle 有一个清晰的愿景,与直接竞争对手合并可能会产生摩擦。虽然 Ripple 和 Circle 都在稳定币领域运营,但 RLUSD 和 USDC 在治理模型、市场策略等方面并不完全一致,收购可能会导致优先事项的重新调整,可能会削弱 Circle 以使命为导向的开放式财务系统方法。 

第三,监管角度不容忽视。加密生态系统中的两家重量级公司合并将引发全球监管机构的更严格审查。尤其是在当前环境下——美国立法者正在积极定义数字资产框架——此举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运营放缓、法律复杂性,甚至可能来自某些司法管辖区的抵制。 

Circle 的决定对市场和稳定币意味着什么? 

Circle 拒绝 Ripple 收购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价格的故事,而是一个信念的信号——即:Circle 相信其独立战略比快速收购更强大。随着 IPO 的推进,Circle 试图将 USDC 打造成为美元支持的稳定币全球标准,使其在透明度、合规性和创新方面的声誉加倍。 

与此同时,Ripple 也不会放弃稳定币市场这块“大蛋糕”。RLUSD 现在正处于其生命周期的早期,但 Ripple 的举动表明了一项旨在将区块链基础设施与传统金融融合的长期战略。无论是通过额外的收购、更深入的生态系统投资,还是政策合作,Ripple 都会坚持下去并为胜利而战。 

可以说,稳定币已不是一种简单的加密工具,而是迅速成为一种全球资金流动的数字管道,一场令人垂涎的权力游戏——谁控制了稳定币标准、访问和集成点,谁就能塑造跨境支付、机构级 DeFi 和可编程金融的未来。

权力游戏——比 Circle 和 Ripple 更大 

对于金融科技、数字资产和全球支付领域的领导者来说:仅靠市场份额并不能赢得未来,“取胜”关乎生态系统覆盖范围、互作性和信任。稳定币竞赛远未结束,真正的赢家将是那些能够大胆创新,同时保持足够的弹性以应对监管、市场波动和全球需求的人。稳定币正成为加密货币生态的核心支柱,未来几年,围绕“合规稳定币+支付网络”的整合、竞争和监管博弈将成为主旋律。

Ripple 对 Circle 提出收购要约,看似是一笔收购交易,但反映了稳定币生态系统的成熟,以及稳定币在加密原生创新和机构采用之间的模糊界限,更折射出传统金融与加密金融相遇时战略一致性的重要性。 

Open the app to read the full article
DisclaimerAll content on this website, hyperlinks, related applications, forums, blog media accounts, and other platforms published by users are sourced from third-party platforms and platform users. BiJieWang makes no warranties of any kind regarding the website and its content. All blockchain-related data and other content on the website are for user learning and research purposes only, and do not constitute investment, legal, or any other professional advice. Any content published by BiJieWang users or other third-party platforms is the sole responsibility of the individual, and has nothing to do with BiJieWang. BiJieWang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losses arising from the use of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You should use the related data and content with caution and bear all risks associated with it. We strongly recommend that you independently research, review, analyze, and verify the content.
Comments(0)

No comments yet

edit
comment
collection
like
share